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 > 沧州要闻
背景颜色:        
“雨养旱作”,盐碱地也能亩产小麦400公斤
【字体: 】【2018-05-28 08:45:04】 【来源:】 【作者:】  【关 闭】 
5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到沧州,现场观摩雨养旱作冬小麦及苜蓿种植基地,对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给予充分肯定。专家普遍认为,沧麦6005、沧麦6002等品种长势良好,适合河北省6个雨养旱作小麦试点县推广应用。 雨养旱作是指通过种植制度调整、抗旱作物布局、抗旱品种及旱作技术配套等方式,实现不需要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完成农业生产的目标。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严重,形成大面积地下漏斗。近年来,市农林科学院积极与华北农业节水增效协同创新联盟平台内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在节水灌溉、旱作栽培技术、中低产田改造、粮食产量提升等方面成果显著,培育出沧麦、沧豆、沧谷等系列抗旱节水新品种,研发出“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冬小麦春季追施水溶肥栽培技术”等多项实用性雨养旱作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能力和效益,为我市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据介绍,“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采取起垄、垄上覆膜侧播种植,单株或双株播种,其突出优点是集雨保墒、增加春季地温、提高抗倒能力,特别是在收获后,利用秸秆和薄膜的双层覆盖,充分利用夏季降雨,保障秋季冬小麦的适期足墒播种,为小麦丰产奠定良好基础。“冬小麦春季追施水溶肥栽培技术”针对本地区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春季追肥难的问题,将水溶性好的复合肥料溶解于少量水中,通过专业机械在小麦起身拔节期深施入土壤中,供小麦吸收利用,为冬小麦后期增产提供有利条件,缓解农民冬小麦春季追肥依靠自然降水的困境。2017年,专家学者们在黄骅设立的试验田内实现了雨养旱作小麦亩产300至400公斤。 在沧期间,专家学者们到黄骅市羊二庄回族乡大寺村、河北犇放牧业有限公司等地,现场考察旱地小麦和苜蓿雨养旱作种植模式,并举行抗旱节水小麦品种现场观摩会暨适水种植制度研讨会。 (来源:沧州日报)